CXO大讲堂 栾菊杰:扬眉剑永不回鞘
老一辈的人喜欢她,是因为她早在30几年前,就是“扬眉剑出鞘”的“全民偶像”、“亚洲第一剑”;新一代的人知道她,是因为她在2008年以50岁高龄重披战袍参加北京奥运会,并向全世界宣扬“祖国好”。
她是栾菊杰,当年的中国击剑女杰,如今加拿大的击剑教练。2017年6月1日,她来到了东软CXO大讲堂,分享了她44年从未间断过的击剑生涯。
栾菊杰195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工人家庭,父亲是个军人,认为“搞体育的就是要争第一”,这样的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影响着栾菊杰。
1973年栾菊杰进入南京业余体校,最初参加的是田径、而后是羽毛球的训练,最终却因为“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江苏,可以坐火车去北京”这个简单的理由,选择了击剑。在1974年5月,年仅16岁的栾菊杰夺得了第一个全国女子花剑个人亚军,距离她学击剑仅3个月的时间。在1976年,她第一次夺得了全国冠军。
1978年6月11日,人民日报发表了《扬眉剑出鞘》,讲的就是让栾菊杰扬名世界的故事。那是在第2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,当年的国际剑坛一直都是欧洲人的天下。初涉国际剑坛的栾菊杰像一匹势不可挡的黑马,让人惊叹不已。在一场比赛中,栾菊杰和前苏联的扎加洛娃对阵,在激烈的交锋中,对方的断剑刺穿了栾菊杰的持剑臂,使得她的持剑臂麻木僵硬。按规定,栾菊杰当时完全可以要求暂停比赛,检查伤势。但是她深知历史的重任和祖国的荣誉,强忍伤痛,锐气不减,战胜了对手。最终获得本次比赛的女花亚军。
“当时回国,国家号召向我学习,但我觉得我就是个普通人,我一天都不想间断训练,我要让五星红旗飘到全世界最高的舞台。”
这一份坚毅和信念,让栾菊杰在接下来的征战中,连连折桂。在26岁的时候,就已经将亚运会、世界杯、奥运会的金牌一一收入囊中,到达了她击剑生涯的巅峰。
由于常年的征战,高强度的训练,疲劳过度使得31岁身患急性肾炎的栾菊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,正式退役了。“我觉得,中国击剑可以取得的成绩远不止如此,我们输在了语言上,我们听不懂裁判的话,吃了太多的误判、错判的亏!”退役后的栾菊杰想到了出国留学。
1989年初,加拿大的阿尔伯特大学给这位世界冠军开出了全额奖学金的条件,栾菊杰来到了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。“当时的英文水平只限于hi、bye, 数数只能从1数到6,连7都不会。”克服语言障碍,比想象来的艰难。
1991年,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大女儿出生,让栾菊杰不得不选择放弃学业,长居加拿大,开始在当地击剑俱乐部执教。双方的合作就这么持续了28年。“我的学生很多,每年都有两三百人”粗粗一算,25年下来,栾菊杰的弟子已不下三千人,真可谓“桃李满天下”。而当时仅58个学员的俱乐部,如今已发展为加拿大最大的击剑俱乐部。
栾菊杰以她的坚韧,以及出众的击剑才华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学生的尊重,在埃德蒙顿的市政厅里,栾菊杰的照片和简历也被挂上了城市名人墙。是加拿大获此殊荣的仅有的两名华人之一。
2008年,年届50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击剑项目,在比赛中,举着国旗向祖国问好。“真心感谢年轻时国家的培养,让自己有了这个能力和毅力,如果没有祖国的培养,不会有我的今天。” 栾菊杰解释了打出那条横幅的初衷。
如今的栾菊杰还在继续着她的击剑生涯,“明年还要参加比赛!保守的说,我还要击剑至少10年!”同时,她也很感谢家人的支持。“在家中我是士兵,老公才是将军。我们结婚20多年了,风风雨雨一路走来,他一直都很支持我。因为有他,我们这个家才和谐、幸福。”
“现在的条件比起我们当年,已经好太多了,希望大家学习老一批运动员吃苦耐劳、执着的精神”。栾菊杰由衷地感慨,同时她寄语当今的年轻人,“珍惜时光,不要放弃”。
分享的尾声,院长杨利博士深有感触的说,“英雄不老,王者归来”,希望栾菊杰在今后有时间,随时来我院进行分享。“如果开拍栾菊杰女士的故事,一定不会比《摔跤吧,爸爸》差!”随后,杨利院长向栾菊杰颁发了聘书,并赠送了礼品。
在讲堂结束后,现场的同学们争相上台索取栾菊杰签名和合照。曾参加过击剑比赛的王同学表示,“很喜欢栾老师,她的坚韧精神深深打动了我,非常值得我们学习。”
文:李惠旋 图:冼啟智 吴嘉怡 黄宝莹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